- 肖志远;张茜;朱也也;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思政课融合的重要路径,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举措。为此,我们着重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中将“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成果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教学中。通过打造一体化思政育人大课堂,构建纵向衔接的协同育人机制;搭建一体化建设大平台,形成横向联动的文化教育格局;建强一体化思政教学大资源,拓宽内容供给渠道与呈现方式;推进一体化教研大联学,创新多样化多层次教学方式等有效举措,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认同,增进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2025年02期 v.38;No.194 86-9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张欢;
批判性思维是指以提出问题为起点、以论证推理为核心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的理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既是新时代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需求,也是高校思政课的高阶教学目标,还是大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核心能力素养。批判性思维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包括:通过情境式提问引导学生以科学论证反驳外部质疑,通过经典解析启发学生探究理论背后的“所以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通过课堂互动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思维训练课堂等。新时代将批判性思维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是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努力方向。
2025年02期 v.38;No.194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 刘春玲;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其根本任务是实现立德树人。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学师资之重担,各学科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意义深远。中国古代史作为历史学科的“源头”课程,富含思政教育资源,有其内在逻辑和价值优势,应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明确思政教学目标的价值引领,构建有机嵌入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课堂思政教学方式,提升实践思政教学功效,从而形成历史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2025年02期 v.38;No.194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 赵彩娟;周小燕;
初中语文教材中共选录了7首贬谪古诗词,这类作品以贬谪为背景,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蕴含着审美与挫折教育的价值,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意义深远。因为学生学习此类诗词的兴趣不高,情感融通不够,解读较浅表,所以教学中需要聚力于贬谪诗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关注贬谪遭际,融入挫折教育;聚焦经典意象,体会深层意蕴。
2025年02期 v.38;No.194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本期数据